死薪水也能存第一桶金
畢業旺季後,現在是很多新鮮人在職場奮鬥的起始點,而存第一桶金對於年輕人來說,則是一個鮮明的目標。因為有了第一桶金,才能談夢想。
存第一桶金難不難?現在的環境下,當然不容易,薪水倒退不說,未來加薪的速度與幅度也可能被壓縮,加上銀行存款利息低到近乎趴在地上,複利威利無用武之地,那怎麼辦呢?思來想去,還是學投資最實在,而在投資工具中,又以基金最易入門。
現階段投資基金的方式可以概分為兩大類,一個是到銀行直接買基金,一個是透過投資型保單。我個人是認為,如果年輕人尚未做保險規畫,投資型保單是不錯的選擇。
不過,我思考的點與一般人有異,多數專家抱持的觀點是,投資型保單的門檻低,2000元就可以進場定期定額買基金(一般銀行的門檻是3000元),然後2000元可以選個10檔、甚至20檔來買,擁有全世界,分散風險,畢竟投資的原則之一是做好資產配置。
只是大家沒想過的是,分散風險的意思也代表分散報酬,還有,2000元這麼小的金額,我把它視為一個雞蛋,試問:一個雞蛋是要分散到幾個籃子去擺放?那麼,我贊同年輕人透過投資型保單買基金、存第一桶金的觀點究竟為何?
扣款金額以不影響心情為原則
一個曾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可以做解答。2009年9月,我在一場演講中碰到一個投資人,他告訴我,他用投資型保單買了印度基金,從2002年起開始定期定額至當時,報酬率高達90%,他的疑問是:90%該不該賣呢?
我愣住了,我不知道這位投資人在困擾什麼,90%這麼高的報酬率有什麼好思考或猶豫的,難道是擔心賣掉之後,這檔基金會變成100%的報酬率嗎?而少賺10%會讓人捶胸頓足嗎?
事實上,90%對定期定額投資來說,是相當優渥、少見的報酬率。之後再追問才了解,原來這位投資人不是害怕少賺,而是因為即便這檔基金給他如此豐厚的成績,他賺的金額不過才10000多元。難怪他要猶豫了,因為絕對金額沒什麼看頭,贖回的意義不大。
回過頭來想,為什麼自2002年定期定額至2009年,並且報酬率已經拉高到90%,賺的錢卻只有10000多元呢?原因就在於每個月2000元的扣款,他分散買了10檔基金,每檔基金只分配到200元,所以扣了天長地久還是只能小賺。
定期定額投資先求成功再求賺多
於是我開始思索,有多少人做定期定額可做到90%的成績,90%代表這期間要承受多少煎熬,而唯有耐得住震的投資人,才能有如此甜美的果實可以享用。但這位投資人顯然不是因為克服心理因素而成功達到90%境界的高手,是因為每個月只有200元投資在印度基金,所以期間即使跌了50%,他也無所謂,了不起就損失個千元吧!是這樣的情境,因此他能度過漫漫長夜。
反過來說,如果他今天是每月扣2000元、甚至20000元,我敢打包票,他絕對撐不到這檔基金創造90%的這個時間點才贖回。所以,我發現對於新鮮人的基金投資初體驗來說,投資型保單還真的是不錯的工具,因為「會成功」。
也許帶來的利潤相對微薄,但剛開始介入投資,「成功」的印象很重要,這樣,才能持續做下去。倘若少少的扣款金額,面對多空環境,都能夠不影響心情,進而嘗到賺錢的甜頭,那麼,這段經歷相當可貴,因為這會讓人理解定期定額的過程是怎麼一回事、最後達到賺錢境界又是怎麼一回事。
也就是先想辦法成功吧!再來談賺多賺少的問題;不成功,一切都是白搭。
透過投資型保單買基金可考慮
有趣的是,在這位投資人提出問題的兩天後,又有一個身分是業務員的人來問我另一極端的問題,「一天扣5萬元,好不好?」因為當時有銀行推出日日扣的機制,而其實日日扣的目的是在提供投資人彈性選擇自己最方便的扣款日,並非要投資人真的天天扣款。
聽到這個問題,我也愣住了,這是極度挑戰人性的做法,每天扣5萬元,有幾個人受得了,不要談口袋深淺的問題,倘若市場直直落,就算你有錢日日扣,你肯繼續拿出來嗎?所以我當下告訴這位業務員:千萬不要這樣做,因為不會成功。
做個假設好了,如果扣了兩年,總共丟進2400萬元的資金,忽然間報酬率掉了20%,帳上已經賠了480萬元,可是明天、後天、大後天還要天天再拿5萬元出來扣款,你扣得下去嗎?我可以說這時候一般人的想法一定是,「再丟下去,會不會再賠錢啊?」這一想,一定停扣,停扣就全盤皆墨了,註定失敗。
所以,重點是要成功,沒有成功,一毛錢都賺不到!而成功之道在於,先知道成功的過程,利用投資型保單買基金因此可以考慮,只要成功了,藉由基金存第一桶金,絕對可以加速度。
本文曾刊載於Cheers雜誌